“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坡,现在修成了公园,不仅景色好看多了,我们还多了一个散步休闲的好去处。”1月25日,石马河街道居民徐全明在今年新建成投用的福佑路社区公园散步时感慨地说。找回久违的幸福感,这得益于石马河街道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精准对接发展所需、民生所向,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积极兴办民生实事,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奋力开创江北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优化组建300人的干部入户走访队伍,收集、交办、督办民生类问题4992个。
“美丽而宽阔的湿地公园,璀璨绚丽的迎春灯饰,别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咱们老百姓的幸福感更足了!谢谢你们,实现了我的心愿。”1月24日,郭家沱街道旱河湿地公园正式投用开放,居民杨逸脸上挂满了笑容。
原来,杨逸来自青海,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已经两年没有回老家。今年1月初,他在郭家沱街道“心愿箱”许下愿望,希望能度过一个有年味的新年。
了解情况后,为了在全辖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郭家沱街道除了在街头巷尾布置新春灯饰外,还正式开放了旱河湿地公园,并打造了许多别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
“心愿箱”是郭家沱街道帮助辖区居民实现微心愿的小载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郭家沱街道组织各社区在办公场所、人流量大的路段等关键位置设置我为群众办实事“心愿箱”6个,广泛搜集、精准掌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和切身需要。截至目前,街道已实现426个微心愿,近50项民生需求被纳入街道重大民生项目清单常态化推进。
郭家沱街道的“心愿箱”是我区党员干部“问需”于民的缩影。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针对有的党员干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人难找,有的听取群众意见不愿放下“官架子”,看上去在听、实际上没听等问题,我区坚持下猛药根治“机关病”,比如依托蹲点式调研、问卷调查、群众服务热线、“进圈入群”等方式,优化组建300人的干部入户走访队伍,深入全区3万户居民和商户,开展“3月问需、4月问计、10月问效”专项行动,到群众“家门口”察民情、听民声、访民意,征集到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7个方面182个问题、归类整理38条,收集、交办、督办民生类问题4992个,把实事办到群众需求上,让群众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把工作延伸到“八小时外”
全区8100多名区级机关在职党员入户走访群众14.6万余人次,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问题9700多件。
在职党员以面对面宣传、手把手教的形式带动身边邻居开展垃圾分类;入户走访独居老人,并开展结对帮扶;参与社区周末大扫除,带动和引导更多人去传递文明……去年以来,我区越来越多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
针对个别党员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不愿走群众路线;有的自以为比群众高明,不屑走群众路线;有的缺乏基层锻炼,不会走群众路线,甚至遇到困难矛盾躲着走、遇到群众诉求绕着走等问题,我区分类组织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对居住在江北区的在职党员,到居住小区党组织报到,编入功能型党支部;未居住在江北区的在职党员,由所在单位党组织统筹安排到工作关联度较高或群众诉求较多的小区党组织报到,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
“回到小区发挥作用,也是我们党员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党员在社区报到成功之后,也领到了各自的“任务”,这些任务,有环境整治、文化活动等。随着一项项提升社区环境、管理水平,为社区居民解难题的行动全面深入开展,不仅让居民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变化,也让广大在职党员更有成就感。
目前,全区8100多名区级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全部到小区报到,利用“8小时外”联系服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入户走访群众14.6万余人次,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问题困难9700多件,解决了居民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在职党员思想作风转变,党的群众路线落到了实处。
把担当体现在“实绩实效”
布局落地121个养老服务设施;增加公办幼儿园50所,普惠率增至80.6%。
布局落地121个养老服务设施,率先在全市提前实现城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观音桥街道明珠社区养老服务站被列入全国养老服务专题研讨班现场教学点,双溪敬老院入选“全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
增加公办幼儿园50所,普惠率增至80.6%、优质一级园占比达到44%;
……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区针对有的党员干部落实工作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把做成了当做好了等问题,纵深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特别是在老百姓关心关切的基础性、兜底性实事方面,坚持高标准、拿出硬举措。
从城市提升到基层治理,从服务“一老一小”到教育医疗就业保障,我区各部门街镇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坚定了爱党爱国、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党和政府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实惠的实事,让咱们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了。”杨逸发自内心地感慨。
(记者 覃 俊)
(编辑 周 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