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点播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正文

江北区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2021-11-08 13:09 来源:江北区融媒体中心

口述人:王建平

  2005年以来,江北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有效防控风险,补齐工作短板,创新工作机制,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环境。全区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考评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多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全市交流推广。2005-2016年,连续三届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超前谋划,科学布局

  区委、区政府将平安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在工作布局上更加科学合理。一是工作规划超前。从2005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就制定了“社会政治更稳、治安秩序更好、安全保障更实、法治环境更优、队伍素质更强”的平安建设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全区平安建设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预警预判超前。面对不断增大的稳定压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牵头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敏感事件,切实做好预测预警预防工作,有效降低诸多事件在我区的负面影响,促进了社会稳定。三是保障机制超前。区委、区政府超前保障政法平安建设工作,建立了政法平安建设经费与财政同步增长制度,所有政策性保障经费第一时间安排到位,为平安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四是制度设计超前。出台一系列制度性文件,确保平安建设工作内容更全面、要求更具体、问责更严格。

  工作落地,稳住大局

  (一)政治安全风险把控有力。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放在首位,开展隐蔽战线斗争;加强反恐防暴工作,优化反恐组织架构,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侦破了传播暴恐音视频案件;成功化解多起敏感群体非法聚集、非政府组织敏感课题讲座、涉渝涉区负面舆情等案事情苗头;多次破获法轮功反宣案件,有效制止了“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捣乱破坏活动,我区被评为全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单位。

  (二)信访维稳形势总体稳定。着眼风险防控,通过落实“三到位”工作措施,化解处理了大量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针对上访老户采取了“一人一专班、一人一对策”工作方式,由区领导带头包案,属事属地各负其责,实现了重大政治活动和敏感节点期间信访人员越级走访下降、进京上访下降、进京非访下降。信访秩序平稳可控,信访稳定工作目标考核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在社会矛盾化解岗位上涌现了全国时代楷模马善祥和全国优秀司法所长刘玉美等先进典型。

  (三)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积极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推出重点整治“双向挂牌”等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打击群众反映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切实加强重点区域管控和重点人员管理。未发生因漏管失控而导致的个人极端事件和影响恶劣的案事件。

  (四)公共安全管理有序推进。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着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隐患排查,持续深化交通、食药、建设、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创新分色分类清单管理和“三清三进”倒逼机制,未发生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被国务院安委会授予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五)司法服务发展更有成效。政法各部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改善民生,创新举措,大力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和公安工作改革。组建了“众创领域法律服务团”“非公经济法律服务团”“涉法涉诉律师团”等,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持,同时促进了政法各部门自身建设发展。区法院多次荣获最高人民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区检察院被最高检察院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区司法局被中宣部、司法部被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

  务实创新,优化格局

  (一)社会协同机制创新,促进联动融合。充分发挥平安建设中党政领导、综治牵头、社会协同作用,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做了有益探索。整合行政资源,建立了“一套系统指挥、十支队伍整合、百台车辆巡逻、千个网格覆盖、万人红袖标工程”的立体防控网,实现了平安建设社会责任具体化;注重资源调度,在10多个领域建立了“三专三联”专业调解体系,着力化解了专业性行业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责任主体,统筹推动职能部门开展了平安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平安建设工作根基。

  (二)公众参与模式创新,促进开放共治。着眼社会共治机制的有效探索,打造了具有江北特色的“百姓治理”系列品牌。针对管理向治理转变出现的体制内外衔接不畅问题,800多名社会组织牵头人、行业协会领军人、社区公益热心人成为“综治特邀委员”,这一特殊身份让基层社会事务成了“特邀委员”的份内事,壮大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力量,工作经验在“南昌会议”上专题展播;根据社会管理的特点,建立了“社会管理志愿者联盟”,开展了“社会管理·志愿行动”活动,建立了需求对接工作机制,3万多名具有社会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注册志愿者参与活动,扩大了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暖洋洋、爱心、幸福加等社工组织承接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任务,重点人群管控率得到有效提升;结合社区治理社会化要求,探索创新了“三社联动”和“订单式服务”治理模式,促进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基层民主法治创新,促进依法治理。坚持改革和法治双轮驱动,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创新,成功打造了郭家沱街道“百姓管家”、鱼嘴镇“双治”模式、五里店街道“双协商”制度、华新街街道“三三”治理机制等社区治理的鲜活品牌;严格按照普法规划,坚持“领导带头、专家辅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法治宣传思路,组织专题法治学习、干部法治轮训、法制理论考试,开展“百姓论谈”“梦想课堂”“文艺下基层”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全区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我区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六五”普法先进区称号,53个社区获得“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殊荣。

  夯实基础,突破困局

  我区在着力夯实党政主导力量和工作制度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通过夯实基础,突破工作困局。

  (一)“多网合一”构建网格管理总抓手

  建立了“党政领导、综治统筹、部门协同、街镇为主、社会参与”的组织架构,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运行,建立了基础网格“1+3+X”运行机制。针对基层执勤执法辅助队伍多头管理、重复投入、部门割据、合力不足的工作短板,在江北嘴中央商务区试点建立了“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队”,全面整合了辖区所有执勤执法协管队伍,统一承担社会综合协管职能,做到“问题处置在执法之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构建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网格一队管”的工作格局。

  (二)“雪亮工程”探索信息支撑新模式

  我区以“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联管用”四个环节,编织一张更高水平的安全网。一是建好平联工程。近年来,区财政投入了平联工程3亿多元,建设视频监控镜头10000余个,实现重点部位、主要干线、重点场所和部分背街小巷的实时监控。并自主研发合成作战、视频巡检、民意评警、岗位管理、流动人员信息采集等14个信息系统。二是推进联网共享。区政府信息中心牵头统筹公安、市政、安监和社会单位物建监控设备,依托江北区电子政务云应用系统,打通各部门信息交换渠道,实现了重点业务部门和重点社会单位实时监控信息互通。三是做大“雪亮工程”。充分整合运用大数据和平联工程、市政信息系统等资源,着手建设“雪亮工程”指挥中心和信息系统,建立部门联动、接派单和督导考核工作机制。探索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信息接入家庭数字电视终端项目,推动“雪亮工程”向实时监控、科学分析、干群互动、分级处置综合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八位一体”搭建综治工作大平台

  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和市委狠抓“三基”建设总体思路,注重抓基层强基础。建立了街镇、社区(村)综治工作“一中心(站)一平台”,实现中心集中办公、平台为民服务的统一工作架构。在街镇建立“六统七联八位一体”综治工作机制,整合了基层综治、信访、安监、司法等八大职能,促进了平安建设和维稳力量在基层一个大平台上运行,夯实了综治工作工作基础。

  (四)“社会微治理”助推基层治理精准化

  全区社会治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社会治理的最末梢和公共服务的最前沿,立足“治早治小治源头”。在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网络安全等六大领域开展了“社会微治理·关联大民生”专项活动,确定了197个微治理项目,使社会治理更具个性化、具体化和精准化,切实增强了社会治理工作实效,促进了社会平安和谐稳定。

  (王建平,江北区政法委常务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