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点播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正文

港城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1-10-28 10:52 来源:江北区融媒体中心

口述人:董晓云

  重庆市港城工业园区是200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核通过为省级开发区。园区位于主城核心江北区中段,南邻长江黄金水道,北临重庆创新经济走廊,东接铁山坪森林公园,西至国家级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总体规划建设面积14.3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及物流用地5.2平方公里,分为A、B、C、D四个片,其中:A、C、D片区为建成区,定位于工业生产及仓储物流服务,B片区为拓展区,定位于发展科技产业。园区入驻企业800余户,其中“四上”企业96户,重点发展了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

  园区先后被授予“全国扶持中小企业示范园区”、重庆市“十强”工业园区、“重庆市工业园区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重庆市都市楼宇工业示范区”“重庆市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承载了江北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一、主要成效

  港城园区历经近二十年的开发建设,已由外延式的规模扩张逐步向内涵式的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从单一工业园区逐步向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转变。园区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如下:

  (一)坚持稳增促调,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2020年,园区实现企业经营性总收入5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7.0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3.7亿元,同比增长25.0%;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160.7亿元,同比增长43.9%;实现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各项税收总额22.68亿元,工业企业单位用地产出强度170亿元/平方公里,税收强度5.6亿元/平方公里。

  (二)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园区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创新生态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累计打造了新洁净、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等4个创新创业基地,银联两江、聚峰国际2个科技企业加速器创新创业载体,覆盖了创业型、成长型科技企业孵化需求。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不断增强,拥有科技型企业173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占全区50%),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50个;集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团队、专家戴一凡团队等一批创新人才。2020年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比重达到65%,企业累计申请专利11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25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获得市级以上名牌产品32项。为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坚持发展转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截至2020年,园区各类市场主体达821户(四上企业95户),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大中小企业全面发展新格局,促进了经济结构由工业一支独秀演变到商贸业、生产性服务业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雏形的发展态势。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两大优势产业集群效应、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76.4%,生物医药产业已具雏形并纳入全市规划,成功创建2020年重庆基因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基地),已建成投产生物医药类项目12个,实现产值5亿元;商贸业、生产性服务业初具规模,入驻商贸企业达190余户,实现商品销售18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企业340余户,营业收入达20亿元。

  (四)坚持建管并举,产城融合协调发展

  加快产城景融合发展,统筹抓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高水平规划园区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一座,实现企业生产废水集中处理排放。新建、改建道路27公里,打通园区东向、北向出入口,园区对内对外通达能力增强。城市景观有效提升,建成240亩城市公园,实施主干道绿化提升、边坡及河道绿化升级改造约697万平方米。住房安置保障到位,新建安置房45万平方米,安置过渡人员约1.3万人,新建成商品房住宅1.5万平方米。商业配套日趋成熟,五里坪商业中心和7800㎡的人才公寓加快建设,依托住宅小区新增生活超市、银行网点、餐饮店等商业门店300余个。教育医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2所学校和2所卫生服务中心相继投入运营。

  二、主要做法

  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依托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一)抓聚商选资,助产业升级

  摈弃“挖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招商思路,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更加注重招才引智。

  一是提升招引思路。拟定招商引资目标,围绕“智能”进一步夯实园区电子电器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集聚研发企业助推其成果转换,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选商,严格实施项目入园评审制度,坚决对过剩产能、低附加值、安全风险高、有环境污染的企业说不。坚持引商,主动“走出去”,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以永远在路上的劲头为园区抢项目、招大商、招好商。

  二是创新招引方式。打破传统的招引模式,实施“双招双引”着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聚焦招大引强,用大项目筑就高质量发展,引进投资17亿元的莱芯半导体晶圆代工中段制程与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填补大陆地区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并将带动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和沿线金融、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并迅速形成我区高端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委托招商,引入专业运营商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开展招商运营。实施以智招商,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阎锡蕴院士团队(康巨全弘项目),中国工程院马丁院士团队(迈基诺项目),专家戴一凡教授团队(斯德姆项目),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团队(博奥赛斯项目)等。专家伍建迈基诺基因捕获技术团队,获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称号。

  三是拓展招商空间。通过关停、转型、搬迁的方式,为优质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促进“二次招商”。淘汰企业14户,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约35亿元,其中:关停袁氏再生等9户企业,转型中集集装箱、冰人制冰2户企业,搬迁青阳药业等3户企业。

  (二)抓改造提升,助提质增效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是提升园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一是坚持高点起步,突出顶层设计。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园区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智能化改造路径,以15户重点企业为调查样本,编制完成了《港城园区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报告》,为园区企业全面推进智能改造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路径。

  二是坚持政策引导,突出示范效应。通过大力宣传国家、市、区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溯联塑胶等2个项目成功入选重庆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平伟中高端汽车仪表板生产车间2020年被认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近年来,重庆海尔、平伟科技、登康公司等30家电子电器制造、汽车零部件传统制造企业先后完成投资12亿元实施了智能化改造。

  三是坚持项目改造,突出提质成效。通过机器人、智能系统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企业生产方式向集成化、智能化转变,生产成本总体降低25%,生产效率总体提升35%。以海尔为例,通过智能改造,白色家电产能从1000万台套提升到1800万台套,主打产品全面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冷凝器、蒸发器、电脑板等家电关键零部件在园区布局生产。

  (三)抓安全环保,强“底线意识”

  为营造安全平稳的发展环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港城园区坚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两条工作线”齐抓共管,明晰举措,夯实措施,切实守住“两条底线”。

  一是筑牢底线意识。始终把安全、环保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实,通过定期组织召开研究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开展企业安全、环保检查等,让安全防范意识深入人心,让安全操作成为习惯。园区成立以来,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环保事故,保持了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二是狠抓排查整治。加强监管,基本实现园区“一企一档”全覆盖。突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制定了企业生产安全和环保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开展企业风险等级评估,合理制定监管频次。引入第三方安全、安保服务机构,严格执行安全、环保检查计划,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督促企业闭环整改。对存在重大消防隐患问题纳入园区挂牌督办事项,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三是严抓污染防治。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持续聚焦“控废气、降扬尘、治油烟、抓应急”等方面重点工作,盯紧关键指标,做到源头治理、长效管控,狠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紧盯区域重点污染防治,完成藏金阁电镀工业园关停搬迁,收回斗套石码头,消除了藏金阁电镀工业园对长江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存在的潜在安全环保隐患。

  (四)抓服务保障,优营商环境

  做好企业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是企业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得好的一大法宝。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设立了园区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企业服务机构;成立了园区科学技术协会、企业家协会等企业服务组织;在产业楼宇园建设了曙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聚峰国际企业服务中心、华雄企业服务中心等专门服务平台,初步构建了“港城园区综合服务平台+楼宇工业园专业服务平台”两级服务网络体系。

  二是提质服务内容。依托服务平台,整合政府、市场服务资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了融资、人才引进、资金申报、市场拓展、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平台等增值服务内容,及时解决了企业在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助推了企业发展壮大。近年来,园区累计帮助企业申报获得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扶持奖励资金约2.5亿元。

  三是注重服务成效。常态化开展“三送两办一访”服务企业活动,通过不定期地实地走访企业、召开企业座谈会,收集企业困难、问题,与区级部门形成联动共同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帮助海尔解决了70万方厂房办证遗留问题;帮助润际远东解决外资股东返程投资补办登记的问题,加快了公司IPO上市步伐;协调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及职业学校为海尔、平伟等重点企业每年送工达3000人次。

  (董晓云,江北区港城发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