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点播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正文

江北区国防工业企业改革历史回顾

发布日期:2021-10-19 15:57 来源:江北区融媒体中心

  口述人:程光笏

  我们江北区所在区域内国防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兵工署第21兵工厂(长安机器制造厂前身,以下简称“长安厂”)、第十兵工厂(江陵机器制造厂前身,以下简称“江陵厂”)、第50厂(望江机器制造厂前身,以下简称“望江厂”)先后迁入我区。1957年和1979年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分别提出“军民结合”方针,使军工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产品结构由单一的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转变,军工技术由单纯军用向军民兼用转变。在“军民结合”的过程中,兵工企业进行了体制改革,使兵工企业走出困境,出现生机蓬勃的局面。1962年后的“三线建设”时期,迁入和扩建了一批为军工企业配套的机械、化工、仪器仪表企业,1966年1月,重庆前卫仪表厂(以下简称“前卫厂”)从江陵厂的仪表车间分离出来,此时区域内军工企业有四户。1995年初,长安厂与江陵厂强强联合,组建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此后,兵工企业在区域内由4户变为3户,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成为区域经济的龙头产业。

  军民结合

  1957年初,中央军委提出“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方针,望江厂把民品生产纳入年度、季度、月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建立民品生产基地,民品产值占军品产值的12.38%。1958年4月,贯彻中央“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望江厂开始承担主管部门和省、市双重下达的大量民品生产任务,由基本单一的军品生产转为军民结合生产,民品产值占军品产值的66.35%,下半年把轧钢机和流轮机定位主产民品。1959年开展创班产千分钟、双产千分钟等高产活动,民品产值上升到81.8%。1960年又组织“制造百台大、土、简、专设备”,开展多种多样的高产活动,推动生产迅速发展,民品产值上升到94.66%。1961年开展质量整风,民品产值比例下降为61.56%。

  1958—1960年,由于“左”倾思想影响,生产上片面追求数字和形式,不尊重科学,管理上片面强调群众性,忽视管理的专业性,影响生产均衡发展,产品质量下降,事故增多,浪费惊人。据1961年质量整风中统计,仅材料浪费损失达75.9万多元,特别是小机床做大活,精密度机床做粗活,造成机床损坏,精密度丧失,这种“杀鸡取卵”的作法后果十分严重。

  1961年初,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望江厂围绕生产调整方向,把大量生产民品的设备调整为主要生产军品,但在纠正“左”倾错误的同时,却否定了军民结合的正确方针,又转为搞单一的军品生产。这一阶段是望江厂走军民结合之路的第一次尝试。

  1978年,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央决定削减军备。8月,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兵工厂要利用富余的生产能力生产民品;1979年4月,中央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方针(以下简称“十六字方针”),标志着兵工企业生产开始进入第二次军民结合时期。由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使人们心有余悸,尽管中央提出了军民结合的“十六字方针”,但一些领导和职工不敢举步。同年,五机部下达给望江厂的生产任务不足半年的工作量,工业总产值仅有3036万元,其中军品产值2876万元,民品生产任务严重不足。厂党委决定发动群众、广开门路、“找米下锅”,仅两个月时间,承接香烟过滤嘴接装机,12马力摩托发动机和1633个品种、9万多件(套)零部件的制造或协作任务。1980年完成民品产值203万元,全年实现利润136万元,结束了1972年以来连续七年亏损的局面。1980—1985年,望江厂为20多个行业制造88种设备共845台(套),有力地支援了轻纺工业的发展。按照工艺相近的原则筛选支柱民品,先后开发WJ-020三轮摩托车、卷烟机械、采煤液压支架、WJ—120轻型载重汽车、望江—M.A.N32.256DF重型载重汽车主要民品,有控制地实现军品商品化。民品产值逐年上升,1979年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4.39%,1984年占58.99%,1985年占87.46%,七年盈利达10783万元,超过1985年该厂固定资产净值。这期间的利润虽然主要靠军品外贸,但从民品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看,兵工企业已由单一的军品生产稳步地走上了“军民结合”的轨道。

  1979年5月,兵工企业实行超产奖励制,以车间为单位,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奖金按人均七元提取。1981年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奖励制度,根据技术、业务复杂程度,把奖励系数划为四类,拉开奖励档次,完成主要指标多超多奖,打破了“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奖励办法。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望江厂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进行经营管理体制、领导体制、工资、奖励、人事制度改革。1985年2月,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为厂长负责制,厂长向车间下放部分权力,逐级进行经济承包,发展联营企业。同年,进行自费工资改革,坚持企业职工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脱钩的原则,工人执行以技术等级标准为基础的八级(加副级)工资制,干部执行职务等级(加副级)工资制,职务等级线按一类大型企业的职务等级线执行,采取先套级后考核择优升级的办法,全厂升级人数达10849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94.53%。

  长安厂按照中央“军转民”战略方针,坚持走“军民结合”道路,仍然经历两个阶段,1958—1962年第一阶段,1958年开始试制柴油机、机床,并生产出国内第一辆——“长安牌”46型轻型越野吉普车,到1963年停产时已生产1390辆;1981年进入第二阶段,开拓研制微型汽车,1983年第一辆“长安牌”微型汽车诞生,1985年进入批量生产,生产出微型汽车5843辆。1984年,以技贸结合方式引进日本铃木公司的微型汽车及发动机关键技术,利用军品生产线的存量资产和依靠国家投资,企业“滚动式发展”,建立了冲压、焊接、涂装等工艺齐全的汽车及发动机生产线。1986年试制微型面包车并投产,1991年试制长安奥拓微型轿车并投产,1993年,第10万辆长安微型汽车——长安奥拓驶离生产线。同年,与日本铃木公司合资建立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打造换代产品羚羊车,拓宽了轿车生产领域。2004年,长安铃木20万辆扩能工程开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军民结合”的新路子。

  江陵厂1984年开发试制微型汽车发动机,次年,被国家确定为微型发动机定点生产厂。1994年,微型汽车发动机年产量突破10万台大关。

  前卫厂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的国有中型二档企业,是国家确定的保军企业和研制、生产精密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和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专业工厂,主要生产煤气表,是国内最具实力的煤气表生产厂家。1966—1990年,前卫厂为实现“以民养军,协调发展”的目标,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投资6356万元引进德国克罗姆公司先进技术,充分利用企业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年产J2.5煤气表40万只,装配G25煤气表1000只,生产滑阀栅15万只的生产能力,为气表上批量创造了条件。J2.5煤气表获得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外经委一等奖,获得中国煤气协会金杯奖,G25煤气表获优秀奖。1990—1992年,前卫厂因产品单一,管理不严等因素,连续亏损三年,厂党委坚持按照“两条腿走路”,军民品生产并举的企业目标,首先以民品煤气表为主,引进气表品种,形成系列产品,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其次加强军品的科研、技改和生产;同时,加强内部基础管理,多管齐下,使工厂生产经营出现前所未有的飞跃。1995年总产值达884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860万元,利润额22万元,工厂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1999年J2.5和J4表获得重庆名牌产品称号。

  改制、重组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90年代望江厂进入困难时期,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开始试行民品独立核算,分灶吃饭。1996年进行用工制度改革、推行职工下岗分流,1998年实行职工内部退养制度,尽量减少在岗人员。但由于厂内社会职能齐备,管理人员多,精兵简政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企业效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加上没有军品任务,工资来源困难,成为望江厂最难熬的时期。

  2002年3月10日,国务院颁发《军工企业改革脱困方案》,望江厂被列入破产、改制重组行列。2003年12月18日,中国兵器装备公司将望江总厂军品系统先行分离出来实行改制,组建以军为主的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28亿元,资本性质为国有独资,为中央直属企业,承接国防科委批准军品生产任务,定员4080人,然后对其余资产实施民品市场化重组和政策性破产。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望江总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先后组建合资性质的重庆望江铃木发动机有限公司、重庆望江摩托有限公司、重庆望江车架有限公司、重庆望江铸造有限公司、重庆望江锻造有限公司、重庆郭家沱港埠有限公司、重庆望江正源车桥有限公司、重庆望江富通激光有限公司、重庆望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004年9月10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达了望江总厂的破产计划,12月17日下达破产通知。2005年1月26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望江机器制造总厂政策性破产,处置相关资产,对符合退休条件在册职工实行提前退休;对自谋职业的固定职工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合同制职工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将厂办校、公安、医院等社会职能单位成建制交地方管理。改制后的望江厂卸掉陈年债务数亿元,精简人员2627名。2005年11月18日,破产终结。早在10月,完成员工招聘工作,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正常运行,同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97亿元,盈利3631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95年,长安厂与江陵厂强强联合组建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做大做强长安品牌奠定了发展平台。1998年围绕主业多元发展,将整个集团分为汽车股份公司、特种产品公司、零部件公司、房地产业务板快、物流公司、IT公司、三产业实业公司、社会福利事业部八大事业单元,实现“发挥优势、精于立体、分兵突围、分块搞活”的目标。长安集团利用企业优势,参股扶持壮大配套企业。同年,重庆跨越集团股份公司、长安集团、重庆华亚企业总公司共同组建重庆长安跨越公司。2001年,长安与美国福特公司结盟,成立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至15亿美元,将长安福特的产能由2万扩至15万,新建第二个轿车工厂及一个发电机厂。2003年,长安福特公司采用世界一流生产技术流程和系统,生产出长安福特嘉年华,此后,蒙迪欧、福克斯陆续推入市场。长安汽车南京生产基地和河北生产基地奠基,两地合资企业成为长安在东、北方的卫星汽车生产基地和集散地。重庆长安金陵零部件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4年,长安汽车工业园建成,成立长安汽车渝北制造厂,并成功制造下线长安CM8汽车。1992年、2001年、2002年长安厂分别在孟加拉国、土耳其、尼泊尔、印度尼西亚、越南建立与汽车相关的生产线,2003年在意大利成立海外设计分院。

  长安集团自1983年第一辆微型汽车诞生以来,积极探索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1989年、1992年、1993年、1995年均获得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称号,分别名列为第232位、140位、129位、141位,2003年跃入500强企业的109位。1997年被重庆市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长安、江陵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品牌价值达32.4亿元,2005年攀升至106.97亿元。

  前卫厂为增强煤气表市场竞争力,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BK表生产检测技术,总投资173.5万元与德国克罗姆公司联合成立合资企业,其中德国克罗姆公司投资比例占49%,前卫厂占51%,2001年正式营运。经过几年的技术改造、工艺攻关等,逐步实现BK气表国产化,产量逐步提高,形成替代J系列表的趋势。2004年BK气表获重庆市高新技术称号,煤气表产量达79.3万只,实现总产值8584万元。根据重庆市政府“退二进三”“退城进园”要求,2004年11月,在北部新区高新园征地254亩,兴建前卫仪表厂研发生产基地,生产以电子产品为主的精密仪表。2005年开拓国际市场,出口煤气表达34万只,占全年销售量的34%,产品销至阿塞拜疆、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经过40年的努力,前卫厂从一个几百人的企业发展成为军民品同步发展的中型二档企业。

  我区兵工企业的改革经历了以“军民结合”到改制、重组的过程,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在体制改革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名牌产品为龙头,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形成系列产品,路子越走越宽,企业出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