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点播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正文

第二区财政的建立与干部生活待遇的回顾

发布日期:2021-09-02 18:04 来源:江北区融媒体中心

  口述人:刘新民

  财政是政府的“理财之政”,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供给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部分工作人员实行的免费供给生活必需品的一种分配制度。

  江北财政随着江北区政权建设而诞生,机构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全国刚解放,经济十分困难,在这艰苦的岁月里区财政工作遵循“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着争取革命胜利”的教导,一切从俭,省出更多的钱发展革命大好形势,这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尚未解放,需要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收拾蒋政权遗留下来的经济崩溃的烂摊子,必须加强财政管理。因此,中央决定,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现金统一管理,设中央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中心,凡是分散在企业、机关、学校和部队的现金,按规定除保留近期使用数额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为了贯彻这一决定,江北财政定期编制季度分月现金收支计划,所收现金通通交存银行,按计划支取。为了避免市场货币流通额突然增多,导致市场物价波动,机关薪给制人员的工资,从1950年1月起,每月5日、20日两次发给。1952年4月9日,西南财政部通知说“近来物价已日益稳定,物资供应充分,一次发薪影响不大……”第二区从5月份起改为每月5日一次发给。

  统一财政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当时第二区财政的中心工作是,开源节流,重点抓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公粮(地方附加除外),税收(经批准的地方税除外),国营企业全部利润、折旧的一部分。同时积极组织抓好夏、秋两季公粮(小麦、黄谷)入库,按月收缴民政、工商、卫生、建筑证照常规费和欠户收入组织入库,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千方百计安排好经费支出,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根据工作需要,开政治协商、工商业者、农民、小商贩等代表会议,都认真落实出席会议人数,工作人员数按规定标准,编制预算,一事一批一报销。此外,办好区级机关、乡工作组同志的供给,供给分现金和实物(粮食、衣物等),保证机关和驻乡同志生活的安定。

  1950—1951年,市对区采用报账制办法,月初向市财政领款——现金、实物两个部分,实物(粮食)根据市财政支付命令,向西南粮食局办理调粮食手续,月终据实报销,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统一用于主要开支。节约支出,争取财政收支平衡,机关全体同志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当时机关工作人员组成情况,有进军来的,当地吸收的,接管旧政权留用的。对留用人员实行薪给制,以折实单位计算工资。进军及新参加工作人员,沿用战争年代的供给制办法,以最低生活需要,直接供给最基本生活资料,以减轻人民负担,节约开支。

  供给制同志的生活待遇按国家统一制订的供给标准,即个人生活部分,参加工作时发给棉被一套,每年每人单衣两套,棉衣裤两条一件,洗牙粉、牙刷、面用具等折合旧币三万元左右,每人每月理发一次,由本人签名登记,凭据向第二区区委司务长处称大米,理发一次,称大米一斤,1950年下半年改为发票,凭票向总务室结账,伙食以实物为计算单位,地专级人员享受小灶,县团级人员享受中灶,其余人员吃大灶。大灶伙食标准每人每天大米一斤半(发实物),蔬菜一斤,油三钱,盐五钱,肉四钱,煤一斤四两(每斤十六两),按实物数量计算折合旧币七万元左右。

  重庆解放前陈家馆沙湾有义渡免费过江。机关不少同志,入城办事或开会,送报表、资料,都放弃休息,提前出发绕四五里路赶渡过江,以节约经费开支,如进军来的女同志金祖彭常年如此。外出工作赶不上吃饭的,请人在伙食团留饭或在其他单位搭伙,很少去餐厅吃饭。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1951年起,按西南财政部规定,以实物计算基础,按物价基数折算人民币,包干发制待遇实行包干制,老区同志有老年优待金,领导干部有特别津贴,妇女干部有卫生费、伙食费津贴。一般同志的伙食、津贴略低。服装费不分职别级别,统一一个标准。

  伙食费交伙食团,津贴服装费发给个人。为了节约伙食费用,机关干部参加生活劳动,不分男女老弱,用下班时间从陈家馆沙湾面粉厂和董家溪粮食仓库运回大米和面粉。1952年3月,第二区机关根据规定改行工资分制度。

  1952年9月,西南财政部通知说,目前物价完全稳定,为适应情况及简化手续,经中财部批准,实行固定工资分价。重庆因是工资分价旧币2300元。按国务院颁布的供给制工作人员津贴分为10等24级和固定货币量工资标准基础上,根据干部德才标准,照全国统一规定26个等级,评定级别。第二区政府19至22级四个级别的科员享受津贴为:19级121900元,20级116400元,21级101000元,22级92000元。到1955年统一实行工资级别,供给制全部废止。

  当时机关同志,不仅生活待遇低,生活也很艰苦。当时第二区没有公路,无车可乘。外出工作全靠步行,去石马河途经观音桥、读书梁穿过松树桥,跨越江北县大龙山,再到石马河,需要两个多小时。去溉澜溪江北城洪水季节走山路,枯水季节沿着河边走,也需要一二个小时。驻乡工作组同志回机关开会,一天以上,都要背上背包,携带碗筷,他们投入征粮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长时间住在农村,绝大多数同志是打地铺铺草而睡,与工农打成一片,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

  从1950年起,国家财政强调坚待“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这个方针是财政工作最基本的也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就是财政收支要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并留有余地,支出要受收入的制约。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少花钱多办事,尽力而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花钱讲效益。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回顾往事,应该使我们机关同志牢记,祖国的建设成就来之不易。应该勤俭节约,肃贪倡廉,万万不可耗费民力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