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点播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正文

第二区民主建政工作的回忆

发布日期:2021-08-23 11:40 来源:江北区融媒体中心

  第二区民主建政工作的回忆

  口述人:李忠诚

  1951年4月,重庆市民政局和江北二区在石马河乡进行全市第一个民主选举乡人民代表的试点工作,共选举乡人民代表120人,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乡人民政府成员,管友安任乡长,赵文珍任副乡长(全市第一个脱产的农民女乡干部)。后来,石门、猫儿石、观音桥、羊坝滩、恒兴乡人民政府相继成立。

  1951年6月27日,原九、十两区正式宣布合并。依据市政府的建政计划精神原则,充分发动群众,培养积极分子,形成全区的民主建政运动。民主建政的核心是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广泛展开民主运动,健全基础政权组织,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农村建政:在农村中,为巩固农民的翻身胜利,领导生产,逐步展开乡政建设工作。经市政府批准,将原有四个乡划为五个。观音桥、石马河、石门三个乡已先后召开了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了正副乡长及乡政府委员,成立乡人民政府,组成了自然村的代表小组。其中石马河乡已召开了四次乡人民代表会议。

  街道建设:准备在九个派出所设立民政干事,将猫儿石、观音桥、石门、石马河各乡之农业人口加以调整;毗邻五里店各所之农业人口划入五里店,视情况建立四个或五个乡。10月18日,由王凯军领导60余人组成的民主建政工作队进行七天的学习后,随即以体仁堂、米亭子为重点,创造典型,取得经验,然后在各所展开街道民主建政工作。首先,展开建政宣传,使人民认识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等。工作中将力量集中在体仁堂创造典型、发动群众展开反把头、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在群众运动逐渐高涨的情况下,斗争了伪师长廖虎尊、伪保长蒋维新。

  二区的民主建政的主要过程:

  1.在街道、农村人民群众中广泛宣传、了解情况,培养积极分子。运用黑板报、广播、社教班、座谈会、访问等方法,结合土地改革复查、批判李四喜思想等群众亲身体会与现实思想,大力宣传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政权与人民的关系,旧的反动政权与新的人民政权的区别,用新旧的对比激发起群众的参政热情。通过宣传教育,掌握真实情况,教育积极分子,选择政治清白、联系群众好、比较积极的群众,大量培养新积极分子。

  2.开展民主运动与反封建斗争。从实际出发,以爱国公约、镇压反革命、婚姻法等为重点,贯彻民主教育,进行民主检查,提高群众觉悟,进一步发动群众参与国家政权管理。在群众发动基础上,对人民所痛恨的特务、恶霸、封建把头坚决展开斗争,但斗争前必须充分酝酿、材料具体,掌握“团结多数、孤立和打击少数”的策略,防止造成混乱与社会不安。

  3.按照界别(工人、贫苦农民、妇女、工商、文教及其他),照顾地区。成立段代表小组,召开段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代表,组成村的人民代表会议,并形成经常制度,按期召开会议,贯彻政府的政策法令。农村有3000—5000人口即可建乡,以乡政府为基层政权。

  4.健全行政组织、建立工作制度。段代表小组下分别建立各种委员会(如抗美援朝委员会、妇代会、人民治安保卫、优抚、调解委员会),分担政府各项工作,扩大工作层面,广泛联系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建政过程中注重强调几个问题:

  1.从思想上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反对强迫命令,发扬民主作风。

  2.强调阶级路线。

  3.在农村批判松懈麻痹思想,对农民大力进行共产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

  4.全区投入建设工作的工作干部50余人,主要力量集中于市区,并以米亭子、体仁堂和以观音桥乡为重点展开工作,在小组内强调统一领导,又得照顾全面。

  到1951年10月,由于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土地改革的完成,普遍发动了群众,农村中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农民做了主人。为巩固农民既得胜利,有计划地领导生产及各项建设,充分运用民主,以农民为主体,吸收各界人民参加,采取原案归宗、群众参与的办法处理反革命分子,使城乡广大人民参与国家政权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培养大批积极分子,为基层政权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首先是建立乡村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机关。

  (一)区域的划分:“全区划为石马河、石门、猫儿石、观音桥、五里店五个乡,原则上确定:1.乡人民政府须与派出所取得一致,密切工作配合。2.街道派出所有少量土地,靠农民种,而农业人口数量不大,为便于工作得划归于乡。3.每个乡人口在一万人左右(内包括市民)。4.照顾地形及交通条件,具体划分由区政府、二分局、各派出所研究后决定。

  (二)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0年12月8日第62次政务会议通过的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即(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结合乡的具体情况,制定两个实施细则。

  乡政府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基层组织,并召开乡人民代表会议,给人民以参政机会。经民主方式选举产生正副乡长与委员,并设办事人员。因为乡公所性质与名称上不如乡政府较为恰当,村则为乡下设村,以户籍为基础,适当加以调整。

  (三)建立乡村政权的步骤:1.召开乡农民代表会议,说明乡村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意义,使群众认识乡村政权建设的重要与如何建设打下政权建设的思想基础与群众基础。以农民为主,吸收各界人民,成立筹备委员会。2.宣传动员农民、市民、商贩等,召开各种座谈会充分酝酿,然后划分选区,根据群众比例,产生代表。3.召开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乡长、副乡长、政府委员,集中群众意见,讨论乡的各种具体工作。

  建立了四个党支部,并吸收了五个贫雇农成为共产党员。观音桥乡在提高农民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经过十余天的宣传、酝酿,群众懂得了新政权的性质与旧政权不同,普遍的控诉了旧政权保甲长。在3月11日召开了乡人民代表会议,选出自己的乡长,公审枪决了旧保长(特务)刘伯雍,从此旧政权的势力已连根拔掉,成立了人民自己选举的乡政府,更巩固了农民在农村中地位。

  当时,由于基层政权机构不健全,组织混乱,农村除石马河外其他各乡都不合建乡条件,行政效率低下。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推进生产与城市各项建设,民主建政已成为当时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群众发动后的迫切要求。

  为了使干部明确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建政目的及其基本路线,并贯彻到建政的每一个具体工作中去。做了大量宣传工作:1.政权的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革命阶级、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的政权。2.民主建政的目的在于实行民主,充分发动群众,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有力地打击敌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3.建政的阶级路线,城市是依靠工人及其他劳动人民,团结各阶层人民,反对特务、恶霸、封建把头;农村则贯彻土地改革的总方针,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地主阶级。阐明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与领导关系。

  1951年10月,在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闭幕以后,为巩固农民的翻身胜利,领导生产,在农村中逐步展开乡政建设工作。农村在征粮结束后,重新划乡,经市政府批准,将原有四个乡划为五个,整理与巩固乡村农协组织,召开乡人民代表会议。观音桥、石马河、石门三个乡已先后召开了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了正副乡长及乡政府委员,成立乡人民政府,组成了自然村的代表小组,健全农村民主政权的组织和工作。其中石马河乡已召开了四次乡人民代表会议。同时在街道展开民主建政工作。城市民主建政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棘手的工作。首先,展开建政宣传,使人民认识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等,并进一步团结各界参与建立代表小组。以体仁堂派出所为重点,进行实验,发动群众斗争了伪师长廖虎尊,伪保长蒋维新,开展反霸头民主运动,建立了段代表小组,召开所人民代表会议。

  1952年4月下旬,在“三反”“五反”发动群众的基础上,首先以体仁堂派出所为典型,发动群众开展反霸头民主运动,建立段代表小组,召开所人代会。区人民政府在街道派出所配备了民政干事,在农村充实了乡政府干部,结合处理居民访问收集的案件,各乡、所普遍展开民主建政,成立村段代表小组,召开了乡所的人民代表会议(石马河、石门、观音桥等乡为第二届。猫儿石乡为第一届,选出了正副乡长及乡政委员,成立了乡人民政府)。会上处理有关工作人员的案件739件,并讨论了各项工作,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扩大了民主范围,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如猫儿石贫民代表彭树林说:“我活了四十几岁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民主,干部犯错误,还要交给我们来讨论处理。”在段代表小组成立之后,相继成立了段以下的优抚、卫生、调解等委员会,协助政府推动了各项工作,使政府政策迅速通过代表贯彻到群众中去。

  到1952年底,二区共按时召开了四次人民代表会议,基本建立了国家和人民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基本制度。

  (李忠诚,当时是西南服务团战士,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在区委宣传部、教育局和人大常委会等部门任职。)

  (编辑 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