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人:张慈云
作为一个“老江北”的政府工作人员,亲身经历了江北区几十年政权建设的实践,目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日益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日益加强。回忆起几十年前二区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的生动情景,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决议,倍感亲切,对我党依靠群众加强政权建设的伟大实践又有新的体会。
毛泽东同志把我党的群众路线归结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区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胜利召开,就是贯彻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政权建设的重大实践。
1950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为了“加强领导,便利工作”,批准将九、十两区合并成立二区人民政府,市委派刘青林任区委书记兼区长,余国材任区政府秘书主任,负责处理政府日常事务工作。在刘青林的具体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工作人员在人少事繁的情况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一手抓并区后的善后工作,一手抓党和政府的多项业务工作。解放才半年多的二区,万端待举,特别是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治安肃特,镇压反革命,以及政权建设,征粮税收,禁烟禁毒,抗美援朝宣传等任务十分繁重。为了依靠与劳动人民共商区政,已是迫在眉睫了。
刘青林来区不久,就已考虑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问题,多次在当时为数不多的中层干部中商议,又亲自与党外同志酝酿协商,并派吕年和我到三区(沙坪坝)学习他们召开会议的具体作法,为召开二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了一系列思想与组织准备。
整个会议从筹备到召开,至胜利闭幕,始终贯彻了民主协商精神,依靠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完成。
1950年10月酝酿了筹备委员会,筹委会由机关、工厂、文教,自由职业者,工、农、青、妇、民主人士等各方面组成,刘青林任主任,张宇罄、杨亚西任副主任,张宇罄兼秘书长,余国材、余濯之任副秘书长,11月28日召开第一次筹委会,12月24日在江北县一中(现江北职业中学)正式开会,期间共召开了三次筹备会。当时条件差没有打字机,文件是由缮写员刻腊纸自印,工作也缺乏经验,但由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从筹备到开会还不到一个月。特别是当时的条件差,一批年轻干部在几名老同志带领下,从白天忙到晚上12点以后,深夜就在九区区公所(江北公园内)打地铺睡觉,天一亮,一碗稀饭、两个馒头当早餐,又继续工作,大家忙得很愉快,毫无怨言。现在看来,工作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筹备过程中,一切重大问题都本着民主、协商的原则,共同商议,如代表名额分配与产生、宣传、选举提案收集等都是反复酝酿协商决定的。这次代表共175名,12个界别,以工农为主体。工人48名,占27.4%;农民35人,占20%;工商界(包括国营)20名,占11.2%,许多民主人士如杨亚西、马允武、方皖生、许季常、罗灿培等都是代表,这些同志在以后几十年中与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成为我党的老朋友和本区知名人士。
人民出于对政府的信任,加之代表们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收集意见,会议收到提案755件,这些提案集中了全区人民的意愿与智慧,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是一次群众路线的重大实践。会议充分发扬了民主,三天的会议充满了民主、团结的气氛。在听取了刘青林《二区政府工作与今后任务》的报告后,代表们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对政府工作既充分肯定,又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先后有27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其中工人代表、全国劳模、护厂英雄吴坤山,农民代表赵文贞发言中充满着翻身后的主人翁责任感,多次赢得代表们热烈掌声。
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现在的政府是坦白、真诚,实事求是的,政府所做的事,一切都从人民利益出发,有事与群众商量,而且过后还交人民审议、批评,从这里,我们认识到现在的政府,真是人民的政府,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爱护和协助政府工作。”决议充分反映政府与人民的鱼水之情。会议确定了二区今后六大任务:深入发动群众贯彻减租退押反霸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禁烟禁毒运动;加强政权建设和完成税收。会议还通过代表公约,经过讨论,为了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联系,本着“人民的事由人民共同商议”的精神,推选了重庆市二区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选举刘青林、张宇罄、余国材、杨亚西等19人为委员,委员中有工、农、青、妇、自由职业、文教工商各界代表人物。协商会成立后,我兼任了一段时期的秘书工作,凡二区的重大任务如成立土地改革委员会,研究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以及发动抗美援朝捐献等大事,都事先在会上协商,充分听取意见,集思广益,然后作出决定,贯彻执行,体现了党和政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
我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的筹备工作,在实践中不仅学到了工作方法与法律程序,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对以后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
(张慈云,由始至终地参加了第二区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筹备工作。)
(编辑 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