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看江北 > 正文

江北 读书不用出远门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发布日期:2020-07-06 09:50 来源:重庆日报

  虎虎生威军体拳 朝气蓬勃少年郎

  农场种植多动手 五育并举育栋梁  

  科技制作兴趣浓 动手动脑得成才  

  小小根雕学问大 德艺双馨好少年  

  毽球飞舞身姿妙 竞技赛场显身手  

  课堂教学有活力 师生互动共成长  

  沙盘游戏有乾坤 孩子心灵阴霾散  

  一纸一板寻常见 巧手慧心出佳作

  一纸一板寻常见 巧手慧心出佳作

  教育兴,则文化兴;教育盛,则城市盛。

  把好学校办在孩子的家门口,把孩子家门口的学校都办成好学校,是江北教育人孜孜不倦地追求。

  近年来,江北区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华渝实验学校以国防教育为特色,培育有梦想、有追求的华渝“小小兵”。蜀都小学大胆进行主题式课程整合,让孩子爱上数学。劳卫小学着力特色发展,培养的孩子能摄影、善绘画,多才多艺。寸滩实验学校风“雅·正’教育的内涵与特色,以雅正课程培养雅正学子……每一所学校都有着别样魅力。

  这些家门口的好学校犹如光束一样簇拥在一起,照亮了江北教育的星空。这些真实而生动的成长故事,成为幸福江北的最好注脚。

  华渝实验学校

  华渝“小小兵” 自律自强惹人爱

  提起给孩子辅导作业,不少父母有共同的体会,那就是“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更有父母直言被气到血压升高。然而,这样的场景在华渝实验学校的学生家庭里并不多见。

  “孩子在学校就养成了自律、自觉好习惯,每天放学自己主动做作业、认真做检查,我们完全不用操心。”华渝实验学校学生黎晨曦的妈妈语气充满欣慰。当初他们本有机会选择另外一所学校,但听其他家长说华渝实验学校很不错,就毫不犹豫选择了家门口读书。

  作为一所以国防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华渝实验学校把爱国情怀、爱国学识、爱国之志倾注在方方面面,用全方位的国防特色教育助力孩子成长成才。

  在学校就读3年,黎晨曦每天放学后铁打不动地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承担家务,经常跟爸爸交流国防教育相关知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时,小晨曦对电视里展示的多个武器装备如数家珍,甚至立志要当一名军人,让从事相关工作的爸爸惊叹不已。

  国防教育受到学生及家长一致认可。谭子炫的爸爸在与学校第一次接触时就认定了学校:“国防教育对孩子增强体魄,培养人格都是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

  据了解,学校为每一位孩子发放一本“军功薄”,只要孩子有做好人好事、表现良好、竞赛获奖等,都会在本子上记载,作为“军衔晋升”的依据。进校5年,伴随着本子一页页被填满,谭子炫不仅改掉了曾经丢三落四的毛病,学习上也从来不需要家长操心,还在学校举行的军事科技模型制作大赛上获得第一名。

  “军营化”的精彩校园,“军事化”的精彩课程,“军体化”的精彩生活……华渝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国防教育中淬炼成才,人人争做有梦想、有追求的华渝“小小兵”。

  观察手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华渝实验学校用军事化课程,军事化活动等打造了一所小学国防教育样本,让孩子热爱祖国,志向远大,自律自强,具有军人般的风范,这就是少年最美的模样。

  寸滩实验学校

  以雅正三阶课程 育“品正行雅”学生

  “来到田间,挥舞锄头,俯身浇水,给菜苗施肥。”“和农作物的‘亲密接触’,记录了我们的无穷快乐”……一幅悠然自得的田间劳动图,在寸滩实验学校生动绘就。

  走进寸滩实验学校,校园里有一处特殊的实践基地——“雅正生态园”,各班学生在种植老师的指导下,用好农场种植课及部分课余时间,对园中本班负责区域的农作物成长规律,展开观察、管理、记录等活动,进而感受科技种植。就是在这样的课程熏陶下,孩子们不再是五谷不分的“小公主”“小皇帝”,而是自耕自种的“农耕小达人”。

  “娃儿在学校参加农场种植课,习得劳动本领,即使回到家里,也能独立完成很多力所能及的劳动。”谈到毛婧余的成长,她的妈妈感到高兴。

  毛婧余妈妈提到的“农场种植课”,是寸滩实验学校“雅思校本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

  学校育人的核心载体就是课程,学校理念的践行、育人目标的实现及核心素养的落地,都离不开课程建设。

  寸滩实验学校坚持“雅·正”教育的价值追求,围绕“尺寸千里 立滩扬帆”办学理念,以实现“润雅学 育雅行 健身心 树品正”育人目标为出发点,打造了由“雅蒙学力课程”“雅思校本课程”“雅趣拓展课程”构成的“雅正三阶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勤动手、爱实践、善思考、敢立异。

  如果说课程的不断精心打造,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和教学装备的信息化更新换代,则让学校办学条件实现提档升级。

  “学校的环境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娃儿在充满生机的校园里读书,真是太幸福了”……不少学生家长赞叹于学校的“美丽容颜”,纷纷发出感叹。

  近些年,寸滩实验学校的环境越发优美,文化建设兼具时代性与教育特色内涵,2017年学校进行了原址新扩建工程……如今的寸滩实验学校已经成为周边老百姓心目中的孩子的学习生活理想之地。

  观察手记:好教育能带来更多“人间烟火”,爱劳动、懂感恩,重亲情,守护自己文化的根……“三阶课程”健身心、树品正,给孩子人生奠基。

  载英实验学校

  小学校也能走出众多科技牛人

  用一个字形容载英实验学校的科技教育,那就是“牛”。学校先后有1人次获全国NOC大赛一等奖第一名,10余名学生获科技创新区长奖或提名奖,3名教师获科技园丁,学生上百人次先后荣获全国、市、区级奖项。

  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见证了学校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品质见证。

  事实上,科技创新的因子已经融入学校每个学生的血液,他们发挥科技才能,不断创造惊喜。优秀校友宋家豪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小学开始,宋家豪就是学校的“科技小达人”,做模型桥梁、遥控船、汽车模型,他都不在话下,校园里时不时都会展出他的科技小制作。

  步入初中,宋家豪接触了c语言、飞行器、智能机器人,这进一步打开了他的科技“新大门”,他一边在学校的科技兴趣班继续“深造”科技技能,一边参与更高级别的科技赛事,在国家级的青少年科技比赛中磨练水平、获得荣誉。

  如今,已是一名大学生的宋家豪,依然对科技十分热爱,他将小学和中学时期学到的科技技能用于生活中,解决了很多难题,是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好帮手。

  引领像宋家豪这样的学生走进科技广阔天地,源自于载英实验学校在近年来提出并践行“做最好的自己”的核心理念,建设“以生命为本,拾台阶而上”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将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突破口,形成了科技STEAM课程、科技实践活动和各级科技比赛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实施途径,不仅为他们的科技能力、科技素养持续提升厚植沃土,更开拓着学生的眼界,培养着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着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展望未来,载英实验学校还将继续深耕科技教育田野,持续重视质量建设和生源涵养工作,推动教育教学不断攀登更高台阶。

  观察手记:载英实验学校打造了一片面向人人的创新教育沃土,人人都可以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创新因子已经融入每个学生的血液。

  复盛实验学校

  劳动小能手 根雕大玩家

  现在的小孩都喜欢什么?是动漫游戏?还是体育运动?提起复盛实验学校的刘俊豪同学,熟悉他的人都忍不住想起三个字——根雕迷。

  从小便向往艺术的刘俊豪,时常将看过的书中的主人公涅成泥塑,自我陶醉。在进入复盛实验学校后,邓恩情老师开设的根雕选修课程,让刘俊豪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根雕在他看来,比任何游戏、动漫的吸引力都要大。

  基于学校近20年的根雕竹编艺术教育实验,复盛实验学校根雕艺术特色项目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及社会的普遍欢迎。

  学习根雕短短几年,刘俊豪小学三年级时制作的根艺作品《收获》曾经在两江影视城民国街开街展出,根雕赋予他的责任心、正义感,也让他养成专注、执着、坚持的精神,品学兼优。

  家长们由衷地欣喜,孩子们不仅从根雕中培养了好习惯、好品质,还玩出了大文章,徐金昊几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跟随学校的根雕老师学习根雕技艺,其作品在重庆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才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根雕艺术带给徐金昊的不仅有爱劳动、会劳动的能力和精湛的艺术制作、鉴赏素养,还有勤学善思的品格和孝父母敬师长的美德。个人学习上,他是精神饱满的善思者;班级管理中,他是积极能干的小助手;家庭生活中,他是勤劳踏实的好榜样。2019年,徐金昊获评江北区“新时代好少年”。

  近年来,伴随着复盛实验学校与鲤鱼池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深入,学校在管理经验、教师培训、德育教育等方面吸取优秀经验,促使学校学风、教风焕然一新,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观察手记:小学阶段不仅有愉快、高效的学习,更有多姿多彩的生活、五彩斑斓的世界,复盛实验学校用小小根雕为学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培育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时代好少年。

  苗儿石小学

  从“小赖皮”到“少年偶像”的完美蜕变

  提起黎俊言的转变,熟悉他的人忍不住对学校及老师竖起大拇指。

  黎俊言妈妈回忆:“我们以前在家百般迁就他,把他当小皇帝一般供着,什么事不也让他做。结果导致他在学校也很懒,连他自己应该做的值日都很少完成,经常赖皮。老师和我们交流后,我们意识到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苗儿石小学在随迁子女勤劳品质教育方面非常有方法,杨一老师帮他分析内因外因,有针对性地指导。并鼓励家长带着黎俊言做一些能力所及的家务活,教给他一些生活技能,同时对孩子的劳动成果给予鼓励和肯定,还结合学校传统的“四大节”活动,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

  经过努力,如今黎俊言已经是班上的劳动委员,每天坚持主动安排好全班的值日工作,配合值日生完成打扫任务,有时周末还会和父母一起去敬老院帮忙。班上好多同学都把黎俊言当偶像,纷纷效仿他的言行。

  如果说黎俊言在学校里形成了优秀的劳动品质,实现了人生蜕变,那么王刚则在毽球项目中,找到了运动的乐趣。

  王刚一来到学校就喜欢上了毽球运动,更令他惊喜的是,学校还是全国毽球运动特色示范校、重庆市首批体育特色学校,9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市、区的各项比赛,共获奖336人次。带着对运动的喜爱,王刚认真参加毽球运动,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区里、市里的比赛,当获得荣誉的那一刻,他觉得无比自豪,整个人更加自信了,学习也更有劲儿了。

  家长们纷纷表示,苗儿石小学作为江北区随迁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不仅教学质量好,还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体艺特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观察手记:文明有礼神采飞扬,毽球特长有声有色……在这里,没有随迁子女与本户籍子女之分,学校推进融合教育,让双方共生共融共进,在优质教育蓝天下共同健康快乐成长。

  蜀都小学

  神奇的0.618让孩子眼里放光

  最近,蜀都小学学生刚刚(化名)的妈妈发现,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谈到数学眼睛里都放光。

  “妈妈,你知道主持人站在舞台上哪个位置最好?为什么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一回到家,刚刚就迫不及待地向妈妈发起了“连环问”,将在课堂上了解的0.618的秘密逐一说出,还计划探索0.618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前总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没想到蜀都小学的数学课这么有趣生动受欢迎。”刚刚妈妈说,听说学校请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康世刚、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蔡晓莉等专家来进行《小学主题式整合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通过主题式学习让孩子爱上数学。

  孩子的变化让老师也更添信心,数学老师段秀萍说:“实施主题式课程探索以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了,他们积极动手实践、团结协作,甚至自己设计有趣的活动,并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

  据了解,蜀都小学在3-6年级开发了如《机智抢数》《草船借箭中的解决问题》《设计自驾游》等56个主题,这些主题将数学与社会、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彰显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数学主题式整合课程的探索只是蜀都小学深化改革、走向卓越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学校以养正文化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开设了软式棒垒球、网球、足球、形体、科技等30多个社团,开展了五要素课堂探索,启动了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让孩子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未来。

  观察手记:蜀都小学教师擅长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枯燥的学科知识,在新课堂下,变成孩子们的“探险”,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美丽蜕变从内开始。

  观音桥小学

  携手共建 培育身心俱健的观小少年

  参加入队仪式、接受学校表彰……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观音桥小学五里坪校区的孩子们和观音桥小学本部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是独特而精彩的节日。

  学校创新形式,在“科学防疫,共筑未来”校园科技艺术节展示活动、“我们的六一·我是小小艺术家”等3个主题活动中,引领学生分班庆祝,让这个节日充实而有意义。

  这是观音桥小学以集团化办学形式,联合两个校区开展活动,助推内涵建设的一个缩影。

  从2016年起,观音桥小学和江北区五里坪小学就乘着集团化办学的“东风”,在文化建设、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等方面深度融合,开启了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由弱到强的发展新局面,获得了当地百姓一致好评。

  “集团化办学以来,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孩子变得更加快乐。五里坪小学就是我们心中的好学校。”五里坪小学学生家长们对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赞不绝口。

  不断发展的观音桥小学教育集团以“益身心·利素养·有特色”为课程理念,打造“和乐”三维课程,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沙盘活动室,培养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为学生撑起身心健康保护伞。开展少儿竞技体育和师生群体活动,并以管乐、口风琴、合唱为主要艺术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艺素养,炼就他们身心俱健。

  得益于学校坚持“体育与艺术齐飞,健康与快乐同行”的特色发展之路,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民族担当、世界眼光的向上向善好少年,很多学生都在和谐共进、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形成了积极上进、独立自主、抗挫力强等优秀心理品质,收获了知识、友谊、欢笑与难忘记忆。

  观察手记: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观小以集团化办学“新路子”,老师化为“魔法师”,为孩子驱散心灵阴霾,点亮体艺之光,让孩子身心两健,德智双全,成人又成才。

  劳卫小学

  小小艺术家作品走进名人美术馆

  走进罗中立美术馆,在众多珍藏的作品中,一些充满童真和童心的作品引人驻足流连,仔细一看,这些作品出自劳卫小学孩子们之手,约有10余幅。

  劳卫小学因摄影特色享誉市内外。已经毕业数年的学生刘峰(化名)回忆,2008年,在电子数码产品还没有流行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展了摄影普及活动,编写教材、开设课程,让孩子们用相机记录自己生命力的片段、童年伙伴、生活见闻,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我们不仅掌握了摄影技术,还培养了专注、分享等好习惯,这些也成为了我们一生的财富。”刘峰说。据悉,目前全校师生的几百幅作品获得市区及国家级奖励,学生作品两度获得教育部一等奖,2015年在重庆群众艺术馆成功举办少儿摄影艺术展。

  在劳卫小学,有人爱摄影,也有人爱绘画。五年级学生杜宗原认为绘画是一件放松而幸福的事情。她说:“学校开展综合材料绘画,绘画材料并不高大上,大多为硬纸板、废旧报纸、麻绳等,但是大家可以利用这些身边常见、易得的原材料,发挥奇思妙想,大胆创造。”据了解,凭借师生出色表现,学校获评重庆市美术特色教育实验学校。

  事实上,劳卫小学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艺术殿堂、成长乐园,更是一处能得到熏陶、感染、激励的文化磁场。

  历史变迁浇筑了劳卫学校的文化雏形,学校近年来积极构建自主文化,将“自主教育”作为学校文化的特质,并对其内涵、个性、内容加以诠释,形成了“劳之来之、卫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的文化价值追求。也正是在这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里,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技能,接受艺术熏陶,真正实现“六年自主、人生自如。”

  观察手记:爱摄影、善绘画、能自主、懂自律……6年的时间不长,但足以奠定一生。劳卫小学把校园变成学习乐园,文化磁场,让孩子人生大不同。

  谭茭 张骞月 胡忠英 图片由以上各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