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的,老婆跟我离婚,我身惹官司,还得照顾身有残疾的儿子,无法就业……”11月4日,郭家沱街道锣旗寺社区居民龚清海到郭家沱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一门受理”窗口申请低保救助。一周后,街道低保办理人员小伍和社区民政员小邓就来到远在渝中区的龚清海的租住房内入户调查。
据了解,龚清海育有一男孩,身有肢体二级残疾,因在渝中区读初中,孩子的户籍就落户在渝中区。吃透政策精神的小伍敏锐的嗅到其中的异样,立马向区民政局汇报情况,在小伍的争取和区民政局的支持下,龚清海和他13岁的孩子,将于12月开始领取到2人份的低保金以及重点保障金共计1412元。
“我是郭成海的表妹,我叫林世芬……”
“郭成海是我们特困人员周尚文的妻兄,您是为周尚文的事吗?”民政窗口小肖热情的迎接这位来访群众。
“对对对。”原来这位“表妹”是特困人员周尚文的“亲人”,她是来向街道反映周尚文缺少过冬衣物,希望街道予以解决的。3天后,街道和劳社所相关负责人便为他送上过冬物资,包括棉衣、棉裤、棉拖鞋等。拿到物资的人员激动地连声感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郭家沱街道的困难群众数量日益减少,但他们并不孤独。因为人生道路难免挫折,有挫折的地方就有郭家沱街道劳社所的工作人员“相扶”;群众生活不免风雨,有风雨的时候总有“一门受理”的服务“相撑”。
(通讯员 肖燕)
(编 辑 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