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援鄂医务人员凯旋 摄\徐剑
相聚千里、两条战线、一个心愿……不管是驰援湖北还是留在院内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护人员,江北区人民医院的战“疫”天使都在各自的战线上坚守着职责;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护理团队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治疗、护理、消毒、健康宣教……尽管工作繁琐辛苦,但对患者的细致照顾不曾减少;他们发挥专业优势,为患者“提灯照亮”,留下了一幕幕感人的瞬间。
护理工作者弘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南丁格尔精神,不畏艰险抗击疫情,肩负起了白衣天使的职责。
战“疫”当前,做好防疫“守门员”
从事护理工作26年,她用真情温暖每一位患者,用细心关爱每一位患者。她是患者眼中的“好护士”,是年轻护士眼中的“好妈妈”,她就是江北区人民医院儿童科的护士长顾先君。在医院工作的26年时间里,她多次获得优秀员工、优秀中干,并带领团队获得了优秀护理团队。抗疫期间,顾先君担任医院隔离病房的护士长,带领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年轻护理团队,坚守在院内抗疫一线。
从2月5日到感染病房,顾先君与各科室抽调的护士组成护理团队,悉心护理患者,用34天的坚守,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从进入感染病房的那一刻,顾先君就保持“在线”状态,多头兼顾,不停奔波。作为隔离病房的护士长,她每天需要统筹安排所有的护理工作。此外,她还需要协助、开导年轻护士,给予他们帮助与关爱。
真情感召,凝聚温情“动力”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博士特鲁多的墓志铭常常给医护工作者鼓舞与启发。在接触的患者当中,一名11岁的儿童给顾先君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个小孩比较叛逆,她一直不配合打针,我进去之后就一直开导她。”“小朋友,你想不想出去啊!想出去的话就要配合阿姨啊!”顾先君发挥了作为儿科护士长的优势,站在孩子的角度耐心地交流,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沟通后,小孩同意了打针。
“顾阿姨,你是打针打的最不痛的,下次我还要你打,我想给你一个抱抱。”小孩子的话语让顾先君充满了感动,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她依然眼含泪水。她说:“当时内心觉得十分温暖,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是专业的护理人员,又是医生的左膀右臂,除专业的护理工作外,她们还需关怀患者和家属的内心。在感染病房,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她们需要负责患者的治疗、生活和心理疏导,要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接治病人的单独通道,护士会提前在门口等候,给患者讲述医院的环境,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守土有责,彰显战“疫”担当
作为医院参与灾情救治次数最多的护理人员,此前的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每一次危急时刻,顾先君都冲锋在前,这次也不例外。在得知疫情后,顾先君主动请缨,第一时间选择报名。“当时没有多想,就觉得是自己的职责,一定要参与到这场战‘疫’中去。”她说。
“顾老师,假如感染科还有需要的话,你给我说一声,我随时都在。”医院心内科护士向海霞的一条短信让顾先君感触颇深。她说道:“当时她才从病房出来,全身都湿透了,护目镜里面全是水,脸上也被压伤了。当我看到那条短信的时候,非常感动。”“现在回想起来,我一点都不后悔,从事这份职业我收获了很多。”顾先君表示,在抗疫前线,体现出了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价值,也看到了很多年轻护理人员在救治过程中的奉献。
抗疫期间,医院实现了“零死亡”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顾先君表示,这是所有坚守在院内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神经外科护士长雷可殷、妇科护士长林芳等,她们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长,前期在物资准备、病房搭建、流程制定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正是有了她们的付出,第二批护理工作者进入隔离病房才能顺利地开展救治工作。未来,她们将继续做好护理工作,坚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护士的职责。
使命召唤,驰援“荆楚大地”
在医院,她们是岗位上的“一把好手”,是在护理专业上全面发展的“多面手”;在家里,她们是“掌中宝”“心头肉”……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她们是一个个战士,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半边天的力量。疫情以来,江北区人民医院白衣天使们毫不畏惧,主动请缨,医院总共派出了40名护理人员先后驰援武汉市中心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云梦县人民医院以及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
王秀是江北区人民医院第二批援鄂队员领队,临危受命带领20名护士奔赴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重症病区开展新冠患者救治护理工作。每个班次提前一小时到岗、不吃含水分多的食物、上班前一定要去卫生间,这成了她们的集体习惯,帽子、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特殊装备的穿戴,每一个步骤都按部就班。她们从白衣天使化身为白衣战士,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
走近患者,打造细致“软服务”
患者的情绪是护理团队需要着重照顾的地方。护士会关心问候每一位患者,打针输药时,总要详细地告诉患者每一瓶药水的功效和使用目的,检查前会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消除患者内心恐惧。碰见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好的患者,护士们总会轻声细语地聊家常,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面对一些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我们还会帮忙视频联系家人,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江北区人民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蒋琴表示,这些都是职责所在,每周她们都会定期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对于特殊情况下存在的护理问题会及时总结、反馈并整改,有效保障护理工作及患者安全。
“你们这些小姑娘,不远千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去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真的特别感谢你们……”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病房内,看着忙前忙后的白衣天使,一位50岁的患者流下了眼泪。王秀表示,疫情期间最常听到的,便是患者饱含热泪的“谢谢”,不管几次听到,都让人动容。
困难面前,拧紧行动“总开关”
在病区内患者实行全管,护理人员除了要治疗、护理、心理疏导,还要负责病区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垃圾处理、尸体防疫处置等工作。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天一穿就是连续好几个小时,脱掉时汗水早已湿透衣背;摘掉口罩,脸颊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得过敏红肿,凹痕深陷脸颊。
“防护服穿上后大家都很笨重,一个班下来大家都会被汗湿衣服,脸上贴了水胶体依然会被压伤。”王秀表示,护理团队都是很年轻的妹妹,一个班下来基本都是身心俱疲,但是她们从不责怪、不抱怨,只是一心想把事情做好。
“哪有什么白衣战士,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王秀说,“我觉得网络上流传很广的这段话来形容这些进入临床一线的孩子很贴切,她们每天紧绷神经,忍受着各种高强度工作引起的身体不适,但从未退缩。年轻的她们展现了‘90后’的担当,用自己的爱,精心呵护每一位患者。”
邹密 图片除署名外由江北区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