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看江北 > 正文

探访重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江北:两封亲笔信一片拳拳心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流淌温情故事

发布日期:2020-02-23 00:00 来源:华龙网

  核心提示:近期,我市新冠肺炎新增病例主要来自密切接触者。持续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和隔离管理,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所在。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密切接触人员尽可能统一集中进行医学观察,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探访重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系列报道,向广大网友讲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暖心故事。

  在疫情防控一线,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重庆市江北区获悉,打好群防群控攻坚战的同时,江北区提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贴心服务和细节关怀,两封当事人的亲笔感谢信,写满了抗疫一线大家的坚守和充满的信心力量,从这两封信出发,感受温情故事。

  第一封信——“身在异乡,却倍感温暖”

  写信人:武汉籍母女

   收信人:华新街街道全体人员

  “今天体温测了没,一切都正常吧,不要有心理压力,安心住在我们大重庆,别着急,回家的路就快畅通了,有什么需要及时和我们联系。”华新街街道桥北社区书记刘亚玲每天都会按时打一通电话,而电话的另一头是因武汉封城回不了家滞留在重庆的母女二人。


武汉籍母女感谢街道工作人员。 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和这对母女相识,还得从大年初一说起,1月25日,刘亚玲挨家挨户敲门、登记、宣传防疫知识,排查到辖区一酒店,一对武汉籍母女引起了她的特别关注。

  原来陈女士和母亲1月17日从武汉出发跟团到越南旅游一周后,因武汉封城回不去,1月25日当天来到重庆,举目无亲,便订了一周酒店住宿。在严格排查了该母女无接触史、无相关症状后,刘亚玲也没松懈,每天上门、电话回访登记体温、询问身体状况。

  几天后,母女打电话给刘亚玲,酒店住宿时间快到了,没有其他空余房间可以再续租了,住宿成了问题。刘亚玲一边安慰她们“别着急,我们想办法”,另一边赶紧上报华新街街道防疫指挥部,通过申请、协调。

  1月30日,在该母女隔离14天未满还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华新街街道和卫生医疗人员一起护送她们到江北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隔离观察结束后,华新街街道再次专人将她们接回到江北区指定居住的酒店中“

  在这条曲折的回家路上,有你们,我们不怕。”陈女士说,身在异乡,却倍感温暖,没有什么可以送给这些帮助我的人,满满心意写在信中。

  第二封信——“言不尽意,感谢有你!”

  写信人:王先生 

  收信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医务人员

  2月12日,江北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市民王先生因为和确诊病例同乘坐一趟高铁,作为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集中隔离。

  2月16日,王先生告诉前来为他测量体温的康心医院护士宋丹,“宋医生,我吃不饱。”宋丹有些诧异,“是您饭量大吗?怎么不早说,饭菜肉都是管够的呀。”宋丹关心地询问。“

  不是,其实我是回族,不吃猪肉,这几天吃猪肉的那一顿我就光吃菜和饭。”“您怎么不早说。”“我怕给你们添麻烦。”

市民王先生亲笔写下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宋丹心里有些难过,回到住处,她和同事把自己的零食水果和泡面打包送到了王先生的房间。“王老师,您先垫着点,我们马上跟工作人员反映。”

  宋丹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伙食都是统一制作,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吃的都是一样的。在了解到王先生的特殊情况后,她及时跟负责饮食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从那以后,王先生的饭菜都是单独制作。为防混淆,工作人员还采用了不同颜色的包装盒。

  “言不尽意,白衣天使,感谢有你!”吃到专门为他制作的饭菜,王先生感动地连声称谢。2月19日早上,例行体检时,王先生把一张写满感激和感动的感谢信,交到了宋丹手中。

  (记者 林森 通讯员 张亦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