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18日20时讯(记者 林森)打响新冠肺炎防治战以来,重庆市江北区抓好排查防控和病患诊治的同时,工作做到“心”上,整合专业社工服务和相关资源,开展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在疫情中点对点进行心理干预,为防疫防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江北将建档立表精细疫情心理干预疏导服务。 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不间断值守坚持“因需服务”
江北区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天使在线”在疫情防控中,团队志愿者16人,实施24小时轮流值班,不间断进行接听咨询服务。“
从1月16日至2月17日,我们累计接听热线135人次,并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严重心理危机者进行心理服务,缓解和疏导了相关心理情绪。”“天使在线”相关负责人罗华中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华中介绍,江北区“天使在线”心理危机干预热线针对此次疫情的情况发展,从先前的对疫情本身的恐慌、不了解造成的心理问题开始进行疏导讲解,随后对处于排查、观察期的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干预。
下一步,“天使热线”还将就疫情防控重点进行实时策略调整,让心理干预服务进一步贴切疫情防控,为群众撑起健康蓝天。
显然,在疫情防控中实施心理疏导,江北区在防控病毒传播之外,下好“先手棋”,医病也医心。
据江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北区疫情防控心理干预志愿服务把控要深入一线、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大众宣传和热线干预为主要形式,诸如“天使在线”一样的服务机构,他们主动发现需求,及时对接,力求在最需要心理援助的实践和地方出现,事半功倍。
“排查中接触的居民被确诊新冠肺炎,担心忧虑自然少不了,但如何以良好心态顺利度过医学观察期,则是心理疏导能做到的。”罗华中说,近期像这样的案例就发生在身边,当事人担心自己和家人也被感染,非常恐慌,拨打“天使在线”求助。
而热线心理咨询师多次通过远程心理支持,倾听其对事件的描述,通过澄清负面情绪、表达共情性的理解、肯定其工作付出、改变负面想法、给予积极暗示、扩大资源和灌输希望等方式,缓和情绪,陪其顺利度过了医学观察期。
江北区实施疫情中的心理疏导服务。 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线上联动线下“消化”问题症结
而另一家江北幸福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称“幸福加”)的志愿者们,具有国家级资质心理咨询师9名等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人员17名,招募志愿者40名组建“江北幸福加防疫志愿服务队”。
“幸福加”负责人李麒麟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目前中心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开展工作。线上借助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23-67995995、各社区建立的微信群等平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而在线下,“幸福加”结对石马河、华新街、郭家沱等10个街道为1000多名处于医学观察期的社区居民、800多名残疾人伙伴、1000多名高龄老人提供远程问需、实地走访、入户慰问等志愿服务。
“近来差不多已经超过四万多次了吧,一点一滴,累积得却是大家对疫战胜利的信心!”李麒麟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讲道,“家住郭家沱的廖老师每周一、三、五都要到观音桥958医院做肾透析,因疫情期间医院接触病人较多,担心存在染病风险,但透析又不能停止,想去又不敢去,心里十分焦急。”
接到廖老师求助后,“幸福加”的志愿者首先为廖老师进行电话沟通,耐心倾听廖老师的苦恼,安抚情绪讲解病毒传播通过飞沫传播方式,告知廖老师戴好口罩,积极联系主治医师,协助其了解治疗细则和注意事项,为廖老师打消坐公交车会增加病毒感染风险顾虑的同时,还提供了可行性诊疗方案。
暖心社工志愿者为残疾人服务对象送去防护口罩 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将“建档追踪”实施精细化方案
通过心理疏导与疫情防控的叠加,多线干预使得江北防疫战线更为稳固。
江北区联动各社工机构和心理疏导机构开展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其实还有一个“秘诀”是联动多部门和多专业背景的人员协同开展工作。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江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心理干预和疏导过程中,江北相关机构运用多部门和多专业背景人员协作处理,提供社会和心理的多重支持,让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真真切切解决百姓的“肉中刺”“心里坎”。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还了解到,单单是江北“天使热线”就已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规划,将更为广泛地在社区中开展压力管理教育,指导家长、老师、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对儿童青少年、老弱病残孕、社区居民开展长期的、持续的社会心理支持。
此外,通过热线、面谈和小组,志愿者们开展专业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为应激障碍严重的患者提供医疗转介服务等。
而“幸福加”负责人李麒麟表示,“幸福加”依托志愿者们的专业优势,服务队通过“一对一结对”的形式,建立个人档案,包含姓名、地址、联系电话、需求等内容,指定一名线上志愿者每两天至少与结对对象电话沟通一次,根据电话沟通的情况,就近安排线下志愿者为其提供代购物品、送药上门等服务,“建档追踪”的服务形式将使心理疏导更有针对性。